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双减”政策为校外培训按下刹车键 教育焦虑还是存在

更大的培训机构已经宣布推出新产品,开拓更多领域。

前不久,网易有道推出6款素质教育产品,包括少儿编程、围棋、科学、美术、机器人等内容;少年得到的产品“泉灵的语文课”,改名为“泉灵的素养课”;猿辅导宣布做素质教育,上线“南瓜科学”;好未来整合了成人教育等多项业务;因为外教政策受到冲击的Vipkid,也在酝酿成人教育……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圣足指出,对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强化素质导向,引导转型发展。在大力推行中小学校内课后托管和服务的同时,综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房屋租金减免、财政贴息贷款及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转向素质教育领域,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科技、劳动和体育等课后培训活动,以补充全日制中小学校的短板和不足。同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存量培训机构剥离学科类培训业务,探索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乃至学历性职业教育,并可与公办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实施委托管理。

但转型并不容易。

蒋胜坦言,K12(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个赛道,两种经营模式和人才需求。其实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等很早就在做兴趣教育,但一直不温不火。因为“双减”政策,这些项目被迫走向台前。“素质类教育,说服家长付费的难度大于学科类培训,而且学生的黏度也不高。”他表示,现在不少机构都在谋求转型,也就意味着素质教育的竞争者也一窝蜂出现了,后面是什么情况,还很难讲。

“所以现在大多培训机构还在观望。”蒋胜表示。

要治“本”还得最大程度满足教育需求

因为摸不清风向,蒋胜想停课。但家长们主动向他提出,可以私下组班,“静静鸡娃”。

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所说,培训的形态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只要培训需求没有减少,校外培训机构依然可能隐藏踪迹,继续存在。

教育焦虑也还是存在。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表示,面对家长的现实需求,如何真正落实好提高校内教育质量,最大程度满足教育需求,成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毕竟大机构需要合规,但空出来的市场,可能会让小机构甚至个体户乘虚而入。

“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顾明远说,首先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要深化教育改革,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每一节课上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而且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比如现在各地教育部门都已经出台了托管措施。托管班可以用一部分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一部分时间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各种兴趣班也可以请校外具备相应资质的专门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志愿者来参加辅导。

规范校外培训,不是要将校外培训一棒子打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在兴趣爱好类的校外教育供给方面具有优势,在学科教育方面也可以补差,但不能违背规律进行超纲教学、应试教学。他提醒,政府要履行在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中的责任,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并统筹考虑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相应报酬;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包办的现象。严格规范校外教育培训,也要注意发挥教育培训市场的有益补充作用。(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校外培训 教育焦虑 培训机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