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条文从原来的72条增加到了132条,“网络保护”作为单独的一章出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与无线网络普及,公众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网络沉迷问题,这点在未成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未成年人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侵害。过度上网,沉迷网络,不仅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也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
网络沉迷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世界,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人际交流,所以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认同感与成就感。长此以往,他们的情感会与现实世界脱节,这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带来障碍。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应该从家庭教育环节做起,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参与对身心有益的活动,帮助孩子理解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做好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有助于他们抵御网络世界的诱惑。
未成年人生活在网络时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9月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其中10周岁以下和10周岁到19周岁的网民总数合计占18.3%,未成年人已经是参与网络的重要群体。未成年人通过网络沟通交流、了解资讯、查找学习资料等,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让他们完全脱离网络,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很难做到。家长和学校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合理把控未成年人上网时间,也是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键。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不是任何一方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网络,合理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避免未成年人手机成瘾。此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避免长时间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如果家长都不能抵御网络的诱惑,孩子怎么可能做到?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科学合理地进行手机管理等工作,帮助未成年人摆脱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在真实世界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释放青春活力。
企业也应该积极承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责任,推动网络防沉迷工作的进行。2019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3家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截至2019年10月,国内已有53家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在该模式下,弹幕评论、私信聊天、充值打赏等功能被关闭,仅推荐适合孩子观看的内容,这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郭妍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