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大家就出题吧。”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在介绍完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关情况后,请在座记者“出招”。
“双减”问题,毫不意外地成为记者关注的话题。
所谓“双减”,就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家长和学生的感受中,减负如同“按下葫芦起了瓢”,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育焦虑依然存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此回应,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纲超标的培训行为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培训项目收费居高,有的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吕玉刚透露,今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广泛关切。
对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义务教育学校,则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总量。要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供给,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特别强调课后服务的时间要和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
规范社会竞赛项目的管理,也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管理办法》,从2019年开始审核并面向社会公布竞赛名单,严格控制竞赛项目数量。在此过程中,还全面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项目。现有的5项奥赛只面向高中阶段的学生,不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并且,教育部特别强调,任何竞赛项目包括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加强竞赛项目管理,严肃查处违规竞赛,以及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吕玉刚强调,“公民同招”这项制度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不会有任何改变。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
记者注意到,前段时间由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义务教育评价指南》,也是剑指“减负”,要着力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吕玉刚此前介绍,《义务教育评价指南》把推进减负工作成效纳入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也把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以及社会竞赛工作成效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中,要求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作业管理,统筹作业的量和时间,不可以有重复性、机械性或惩罚性作业题。在教师教学工作当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实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帮扶、指导。
在发布会上,吕玉刚也再次提醒家长,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理性客观地看待社会培训,不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科学、适度地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张盖伦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